普洱茶倉的分類有哪些?“大自然倉”是什么樣的概念?
2018/3/14 15:27:32 點擊:
普洱茶具有多重性價值,如地域性、投資性、收藏性、升值性、持續性、消費性等,堪稱茶葉中的活古董。近年來,“普洱曬紅”、“健康普洱”、“陳普”、“大自然倉”等一系列全新概念,在業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普洱茶倉的分類有哪些?
普洱茶倉泛指普洱茶進行儲存實現后發酵的環境,有專門建的倉儲倉庫。從大的角度來講,可以分為普洱濕倉和普洱干倉兩大類別。普洱濕倉是指普洱茶進入香港、廣州、臺灣等地,存放在倉庫里,在高溫高濕的條件下形成的倉儲茶,雨季相對濕度大于85%,也就是很多人常說的有“濕倉味”的倉儲茶。這種倉儲茶,在2007年之前流行于市場,除了在廣東沿海一帶的人群相對習慣品飲外,其他地方的消費者對這類的倉儲普洱茶不是很接受,濕倉茶逐漸淡出消費市場。
普洱干倉又可細分為自然倉、現代倉、密閉倉三種。其中,自然倉是指遵循自然變化的規律,沒有過多人為的去控制溫度、濕度,而是依靠自然溫度、濕度條件,來實現普洱茶的后發酵過程的倉儲環境。而現代倉,也稱標準倉,是指在倉儲期間人為控制倉儲環境的溫度、濕度等,使得茶葉均衡地穩定快速發酵。這種倉儲,可以實現一定量的標準化生產與發酵,但其缺點是,缺少了茶葉物質本身變化的豐富性,同時也加大了倉儲成本。密閉倉是指在一個沒有空氣流動的環境下實現普洱茶的后發酵過程,這種倉儲雖可保持茶葉內的芳香物質,也就是所謂香氣不走失,但因為缺少空氣、濕氣,抑制了茶葉后發酵的速度。
提到普洱茶倉,我們較為熟知的有“港倉”(香港)、“莞倉”(東莞)、“大馬倉”(馬來西亞)、“干倉”(昆明)等。那“大自然倉”是個什么樣的概念?
云南作為普洱茶原產地、加工之地,普洱茶倉儲這一關鍵環節卻是短板,沒有形成普洱茶原產地的倉儲標準,也沒有形成倉儲規模,因此也就沒有普洱茶的定價權和話語權。有句話說,“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世界經濟,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人類”,同樣,我認為誰控制了倉儲誰就控制了普洱茶的定價權。
“大自然倉”和地州倉(如下關倉、勐海倉)相比有何優勢?
整體而言,普洱茶的自然發酵過程都可以在云南地區實現,如普洱、西雙版納、臨滄等地都具備了普洱茶在后發酵過程中的自然環境優勢。單從選址來講,普洱市是建設“大自然倉”的最佳之地,其空氣、濕度等環境更有利于普洱茶在后期的自然醇化,西雙版納勐海等地區更適合于普洱熟茶的渥堆發酵。
在2005—2010年期間,我們在普洱市做了無數次對比觀測性實驗得出了普洱茶的后發酵最佳條件:人工控制現代倉的最佳溫度為25-32℃,相對濕度在75-82%,在這個環境下普洱茶的后發酵速度是高快的;而自然倉的最佳溫度是15-32℃,相對濕度在50-82%。通過這一實驗數據對比得出,自然倉轉化的速度要比現代倉的轉化速度要慢,但口感更豐富、更飽滿。
在普洱市更適合建設“大自然倉”,其依據是什么?
其一,普洱茶最核心的價值在于健康功效和倉儲陳化。普洱茶實現后發酵需要有適當氧氣(空氣)、水分(濕度)、溫度、時間、空間等條件。普洱茶后發酵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作為一個長期倉儲普洱茶的倉庫我們叫它“普洱倉”,是實現普洱茶后發酵的環境。過去很多茶企,都是以加工型為主的“加工廠”,在自然條件下實現茶葉自然發酵的倉儲沒一個成規模、成體系。因此,“大自然倉”的建設,將成為云南普洱茶產區首個成規模、成體系的倉儲。
其二,普洱市由于受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影響,中心城區海拔高1302米,年均氣溫在18.3℃,年降雨量為1530毫米,負氧離子含量在七級以上,相對濕度50-80%,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生于斯,存于斯”,普洱茶在后發酵過程中的有益菌同樣需要有高質量的空氣、適合的溫度和濕度等。普洱茶產業的發展,無論是過去、今天,還是將來,普洱茶的后期醇化都離不開倉儲這一關鍵環節,“大自然倉”的建設必將推動普洱茶跨行跨業發展。
- 上一篇:普洱茶味道久存的方法
- 下一篇:三月已到,普洱茶倉儲的講究!
